捐赠者指示基金:能以个人名义设立逐年投入资金


捐赠者指示基金由新加坡社区基金会协助设立与管理,款项至少为20万元,既可纳入遗产规划,也可在生前启动,实现长期持续行善,成为灵活的公益途径,吸引越来越多国人关注。
“能在生时就见到自己未来的遗产帮助了别人,这很特别,也很有意义。”新加坡知名励志演说家兼登山家林有利如此形容他的公益之路。
三年前,他通过新加坡社区基金会(The Community Foundation of Singapore,简称CFS)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捐赠者指示基金(Donor-Advised Funds),分五年投入20万元。目前,这笔基金已开始资助不同的慈善项目。
化挫折为力量
登山家林有利曾征服珠峰,后因重病成为残疾者,使他开始关注残疾群体,并决定设立捐赠者指示基金以捐助慈善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林有利曾在1998年带领首支新加坡探险队登上珠峰,后来因病成为一名残疾者。他指出,自己在20多年前罹患重病,复原后,因双脚部分神经受损,有时仍需要借助矫正器行动。经历病痛使他开始关注残疾群体,并长期支持SPD(前称体障人士协会)等机构。
“我没有子女,但心里有想帮助的人。设立基金是个长远的做法,符合我的意愿。”——捐赠者指示基金捐赠者林有利
2021年,他与CFS展开长达一年的磋商,最终设立了五年分期投入的捐赠基金(Endowment Fund)。他表示:“我很欣赏CFS的方式。他们不催促你,也不强推方案。整个过程有规律、很清晰。”
基金灵活度高,捐赠者可按自己的时间表投入,也可选择每年支持不同机构。林有利目前就交替资助动物保育组织ACRES与SPD,也支持维修旧轮椅与辅助治疗机器人的项目。
影响力可持续
林有利提出,虽然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一次性捐出一笔钱,但想要产生长期影响力,基金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。若担心现阶段生活压力,也可以先立下遗嘱,等日后更有余力再执行。
CFS是本地首个社区型基金会,自2008年成立以来,已协助设立逾267个捐赠者指示基金,善款超过3亿4400万元。作为中立的慈善顾问与拨款平台,CFS提供一站式协助,从规划、行政到慈善组织配对都有专人跟进。基金设立的最低门槛为20万元,管理费用仅1%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万元善款无需一次投入全部,也不一定得用现金。它也可以是提名CFS为受益人的保险赔付或公积金存款,以及有价证券或房地产等。
CFS与超过400家慈善组织合作,确保善款流向明确、使用高效,并定期向捐赠者报告拨款进展。林有利说:“设立基金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,但CFS让这过程变得简单又值得。”
关怀孤单年长者
李钰叶与丈夫同坐轮椅,由志愿工作者陪同,参与MWS的乐龄活动。(图/MWS提供)
设立基金带来的改变,不止于捐赠者,也实际影响了社区中的受助者。
72岁的李钰叶与患帕金森症的丈夫,便是其中一例。两人无子女、亲友稀少,彼此陪伴度过退休后的日子。直到丈夫病倒住进疗养院,李钰叶也因关节置换手术而需依靠轮椅出行,生活骤然陷入孤立与困顿。
“我一个人住,也没什么人来找我们。那段时间特别难熬。”她回忆说。
就在这时候,卫理福利服务(Methodist Welfare Services, 简称MWS)旗下的活跃乐龄中心向她伸出了援手。义工和工作人员不仅定期探访她,还带她到中心参与活动,外出复诊,甚至安排丈夫返家短聚。她说:“最令我感动的是,有人会记得我、关心我。如果我没出席活动,工作人员还会打电话来问候。那种感觉太温暖了。”
MWS表示,CFS基金的支持让他们能持续推行多项计划,如定期探访、兴趣活动等。除了提供行动上的援助,MWS也提供心理与情感支持,帮助年长者重建社交圈、恢复生活自理与尊严感。
遗赠是重要资源
来自捐赠者指示基金的稳定支持,使MWS能进行长期规划,无需每年都在担心资金来源。(图/MWS提供)
MWS活跃乐龄中心主任美美安德烈斯补充道:“许多长者因病痛、行动不便或孤独感而逐渐与社会脱节。我们的目标是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会联系,找回生活的意义。”
她强调,志愿工作者不仅提供服务,更是受助者重要的情感支柱。“他们的持续探访、陪伴和倾听,很多时候甚至比物质上的协助更为重要。”
MWS合作与互动高级主任叶丽丽则表示,虽然机构获得部分政府资助,但每年仍需筹集超过1200万元来维持整体营运,包括心理辅导、个别探访和社区活动等项目。
她说:“来自捐赠者指示基金的稳定支持,不只是雪中送炭,更让我们能专注长期规划,而不是每年在担心资金来源。”她也强调,善款能实质改变弱势群体的生活:“规划遗产捐赠将能留下持久影响,让陷入困境的个人和家庭重新出发,也为下一代带来希望。”
设立自己的基金
无论你是年过半百、开始思考未来的安排,或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见证善意成果,捐赠者指示基金提供了一条简便而有效的公益路径。
想了解如何设立属于你的捐赠者指示基金?欢迎联系新加坡社区基金会,咨询顾问团队,开启你的行善旅程。
【本文由新加坡社区基金会呈献】
捐赠者指示基金由新加坡社区基金会协助设立与管理,款项至少为20万元,既可纳入遗产规划,也可在生前启动,实现长期持续行善,成为灵活的公益途径,吸引越来越多国人关注。
“能在生时就见到自己未来的遗产帮助了别人,这很特别,也很有意义。”新加坡知名励志演说家兼登山家林有利如此形容他的公益之路。
三年前,他通过新加坡社区基金会(The Community Foundation of Singapore,简称CFS)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捐赠者指示基金(Donor-Advised Funds),分五年投入20万元。目前,这笔基金已开始资助不同的慈善项目。
化挫折为力量
登山家林有利曾征服珠峰,后因重病成为残疾者,使他开始关注残疾群体,并决定设立捐赠者指示基金以捐助慈善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林有利曾在1998年带领首支新加坡探险队登上珠峰,后来因病成为一名残疾者。他指出,自己在20多年前罹患重病,复原后,因双脚部分神经受损,有时仍需要借助矫正器行动。经历病痛使他开始关注残疾群体,并长期支持SPD(前称体障人士协会)等机构。
“我没有子女,但心里有想帮助的人。设立基金是个长远的做法,符合我的意愿。”——捐赠者指示基金捐赠者林有利
2021年,他与CFS展开长达一年的磋商,最终设立了五年分期投入的捐赠基金(Endowment Fund)。他表示:“我很欣赏CFS的方式。他们不催促你,也不强推方案。整个过程有规律、很清晰。”
基金灵活度高,捐赠者可按自己的时间表投入,也可选择每年支持不同机构。林有利目前就交替资助动物保育组织ACRES与SPD,也支持维修旧轮椅与辅助治疗机器人的项目。
影响力可持续
林有利提出,虽然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一次性捐出一笔钱,但想要产生长期影响力,基金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。若担心现阶段生活压力,也可以先立下遗嘱,等日后更有余力再执行。
CFS是本地首个社区型基金会,自2008年成立以来,已协助设立逾267个捐赠者指示基金,善款超过3亿4400万元。作为中立的慈善顾问与拨款平台,CFS提供一站式协助,从规划、行政到慈善组织配对都有专人跟进。基金设立的最低门槛为20万元,管理费用仅1%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万元善款无需一次投入全部,也不一定得用现金。它也可以是提名CFS为受益人的保险赔付或公积金存款,以及有价证券或房地产等。
CFS与超过400家慈善组织合作,确保善款流向明确、使用高效,并定期向捐赠者报告拨款进展。林有利说:“设立基金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,但CFS让这过程变得简单又值得。”
关怀孤单年长者
李钰叶与丈夫同坐轮椅,由志愿工作者陪同,参与MWS的乐龄活动。(图/MWS提供)
设立基金带来的改变,不止于捐赠者,也实际影响了社区中的受助者。
72岁的李钰叶与患帕金森症的丈夫,便是其中一例。两人无子女、亲友稀少,彼此陪伴度过退休后的日子。直到丈夫病倒住进疗养院,李钰叶也因关节置换手术而需依靠轮椅出行,生活骤然陷入孤立与困顿。
“我一个人住,也没什么人来找我们。那段时间特别难熬。”她回忆说。
就在这时候,卫理福利服务(Methodist Welfare Services, 简称MWS)旗下的活跃乐龄中心向她伸出了援手。义工和工作人员不仅定期探访她,还带她到中心参与活动,外出复诊,甚至安排丈夫返家短聚。她说:“最令我感动的是,有人会记得我、关心我。如果我没出席活动,工作人员还会打电话来问候。那种感觉太温暖了。”
MWS表示,CFS基金的支持让他们能持续推行多项计划,如定期探访、兴趣活动等。除了提供行动上的援助,MWS也提供心理与情感支持,帮助年长者重建社交圈、恢复生活自理与尊严感。
遗赠是重要资源
来自捐赠者指示基金的稳定支持,使MWS能进行长期规划,无需每年都在担心资金来源。(图/MWS提供)
MWS活跃乐龄中心主任美美安德烈斯补充道:“许多长者因病痛、行动不便或孤独感而逐渐与社会脱节。我们的目标是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会联系,找回生活的意义。”
她强调,志愿工作者不仅提供服务,更是受助者重要的情感支柱。“他们的持续探访、陪伴和倾听,很多时候甚至比物质上的协助更为重要。”
MWS合作与互动高级主任叶丽丽则表示,虽然机构获得部分政府资助,但每年仍需筹集超过1200万元来维持整体营运,包括心理辅导、个别探访和社区活动等项目。
她说:“来自捐赠者指示基金的稳定支持,不只是雪中送炭,更让我们能专注长期规划,而不是每年在担心资金来源。”她也强调,善款能实质改变弱势群体的生活:“规划遗产捐赠将能留下持久影响,让陷入困境的个人和家庭重新出发,也为下一代带来希望。”
设立自己的基金
无论你是年过半百、开始思考未来的安排,或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见证善意成果,捐赠者指示基金提供了一条简便而有效的公益路径。
想了解如何设立属于你的捐赠者指示基金?欢迎联系新加坡社区基金会,咨询顾问团队,开启你的行善旅程。
【本文由新加坡社区基金会呈献】
- Related Topics For You: DONOR STORIES, DONOR-ADVISED FUND